20岁不想上班正常吗?二十岁不想上班怎么办
“我不想工作了”
昨天朋友小艺突然和我说她要辞职了。
我没有问是什么原因,因为我大概可以猜到一点。我说休息休息也好。
小艺是做招聘的,名头是人事,其实干的是销售的活。
当初小艺做这份工作时,我还有点意外。因为这和小艺的性格一点都不符合。
招聘是一个需要和人沟通的工作,工作节奏快,压力也大。
而小艺的性子是比较内向的,我一直觉得她就应该从事那种文艺工作。安安静静地创作,安安静静的美丽。而且她也喜欢。
但是她好像总能做出让人出乎意料的选择。
当时我问她,为什么会选择做招聘。
她说:“因为我觉得我有点社恐,所以我觉得我需要去接触接触人。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直面它。”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可能对于自己的朋友小艺并没有很了解,或者说我可能低估了小艺。
心理学中有一个三圈理论。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可以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处在舒适区的人,会觉得很有安全感。学习区是最能让人进步的区域,在这区域的人,愿意跳出舒适区,去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
恐慌区是学习潜力最低的区域。处在这个区域的人经常恐慌害怕。
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活的追求都不同,有些人趋于稳定,平平淡淡才是真。有些人喜欢不断地追求未知的自我,不断挖掘自己的可能性。
小艺就是那种敢于跳出自己舒适圈,不断去尝试的人。
想到于此,我突然意识到可能小艺这次的辞职也许没有那么简单。
于是我问她接下来的打算是什么?
她说:“我才二十几岁,但我不想工作了。”
“我想为自己工作”
果然她的回答又一次震惊到我了。
我这下没有了刚听她辞职那会的云淡风轻,身为朋友我觉得我有义务提醒我的朋友—有些想法是错误的。
我的脑海里涌现出用来说服她的千言万语。
但是还没有等我开口,她的回答就浇灭了我那颗冲动的心,并且让我因为她的决定再一次激动起来。
她说:“我今年二十五岁了,毕业后给别人打工三年,现在我不想给别人打工了。我知道这个想法有些天真,但是往往有些可能就是缘于那些看似天真的想法。
小艺说她工作了三年,但是她发现她自己还是不喜欢职场上的种种,还是不怎么擅长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对着熟悉的人可以滔滔不绝,可以肆意玩笑,但是这种技能在面对陌生人时又会隐身起来。
虽然在工作中她已经学会了如何伪装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社交高手。但是这背后是无数的自我压力和负担。
小艺说:“既然工作并没有让我内心安稳,那我不如换一条路。我想解放我自己,我想为我自己工作。”
这时我才意识到原来每个人云淡风轻的背后都是自己在无数的黑暗中独自一人承受了压力,纠结,痛苦后呈现给我我们最美好的一面。
我们的性格,我们的认知有时候决定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对未来的选择。
我不愿意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是因为我在这个圈子里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工作是为了生活,因此我不想因为工作而过度的苛待自己。
小艺不断地去寻求新的突破,是因为她在自己舒适圈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平衡点,她内心有恐惧,有追求,但是让我佩服她的是她从来没有逃避恐惧,而是一次次的选择直面它。
恐惧是人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应该这么做,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还没做之前就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自己无端的瞎想和担忧中。
与其担心未发生的,不如行动去做。
我敬佩小艺的勇气,但我依旧为她担心。没有人愿意给被人打工,但是我们不得不为现实牺牲点什么。
我说你有什么想法吗?
她说:“你知道的,我从大学开始就一直挺喜欢看书的。平时也有点假文艺范。喜欢写点东西发发牢骚,感情伤怀。开始工作后,我渐渐意识到了我自己并不喜欢职场,所以我觉得我得为自己留一条退路。因此我在工作之余开始尝试写小说,开始投稿,也学习了一点自媒体。两年多了,赚的虽然谈不上很多,但是也足够我自己了。我想是时候重新开始了。”
果然,我意识到我又一次低估了小艺。是啊,像她那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打无准备之仗呢。
为了这个决定,她准备了两年多,可能更多。也许从她选择招聘开始就已经在为今天做准备了。
我们过去走过的每一段路,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不要惧怕,勇敢去做
从小艺身上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
趁着年轻,如果你有些什么想法,那就去试一试。但是任何想法实施之前都应该是考虑一下,自己准备好了吗,自己能为选择承担后果吗?
无论你是选择过好现在的生活,还是决定去看看未知的风景,无论你是打工,还是选择创业,无论你从事什么,只要不逃避恐惧,不逃避生活,那就坚持自己的选择。
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没有对错,失败皆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