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好还是在外面打工好?回老家干什么好迷茫?留在小城市发展还是去大城市闯荡,有人假借700年前的施耐庵给出了四种答案,不论你原本就在大城市,还是从小城市小山村出来,随着成长,都能帮你做出最好的抉择。
这个“金句”:“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败走他乡。”
虽然已经被人多方求证并非出自700年前,出处不足30年的一条网络微博,也并非出自施耐庵写的《水浒》及仅留在的几首诗,施耐庵纯属躺枪。
但意思也算有意境,有一定的说服力。我们也借用一下这已经800多万的搜索的假金句。
母弱出商贾。父母贫弱,家庭穷困家境差,要想改变,不如去下海,做做生意,做乡村经济,当然打工不是不可能,但不是长久之计。就现实来看,“做商贾”是最快最有效的改善家庭窘境的途径,俗语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不冒险、不用青春赌明天,也就只能同父母一样继续贫弱,又如何能承了“穷不过五服”呢。有道是穷则思变,物极必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来个反败为胜。
此句告诉我们,家里穷、弱就离开现在的环境,要走出去,不论是从山沟向小城市,还是从小城市去大城市,还要顾虑父母的状况,父母只是贫,身体好生活还能自理能生活下去,那就别有太多的顾虑,去小城市还是去大城市,只看你的眼界和能力了,能闯则闯。父母弱,若不但是能力弱,身体还弱,就别走远留在小城市,方便照顾父母,古人说了“父母在不远行”吗?何况他们需要照顾呢?
父强做侍郎。父母生活能力强,家境不错,是个殷实家庭,达到了小康水平,不愁吃穿用度,家里有条件有能力供我们去求学,搁在过去就是去谋求做官,以权贵巩固富裕,光宗耀祖、扬名显亲。搁在现在就是上大学学本事,去闯一片天下,混个一官半职,事业有成,让整个家庭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
不过现在国家强盛了,已经没有上不起学的情况了,只要有那份心,就立志成才不说报效国家,至少做一个有用的人,不拖累家庭,对家庭有所贡献的人。
但也要考虑到做个公务员,门槛已经是很高了,何况权利越大风险也高,要做好思想准备,从来不是轻轻松松的成功。
族望留原籍。家庭或整个家族兴旺、发达,在所在地方已经有所建树,有一定的影响力,那就可以享受“大树底下好乘凉”了,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起跑线就高人一等,先人一步,自然有更多的平台支撑,有更多的勇闯天涯的机会,就能借助娘胎里带着的先天优越条件,去磨练去闯荡,留在所在的城市继承家业,有大梦想的还能可再上层楼,走全国性企业,向全球企业发展。总部设在那已经不是问题,那是原籍也就无所谓了。如若没那么大的家业,也能以原籍为跳板,走规模化道路。
家败走他乡。老话说:“富不过三代”道出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长盛不衰的百年老店,名门旺族自控不好都会衰败,何况还得经得起大环境的影响,一个东南亚金融危机,让多少企业一蹶不振,甚至是悄然没落。
一来可能是所在地大环境大不如从前,也可有可能是自身经营不善,已经没有在此地东山再起的先决条件了,那不如去外地寻找机会,有道是“人挪活树挪死”,没有创造机会的能力,至少也要有把握住机会准备,咸鱼翻身不是不可能。
如果是刚要步入社会,正纠结于奔一线城市去闯荡和亲情难舍,想用本地资源去发展,或者是人到中年正为“出路在哪里”焦虑,用这四种思路去均衡一下自身的情况,就不难作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