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时代担当新使命,今年以来,松山湖坚持党建引领、红帆领航,不断向改革创新要动力,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为核心,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战略定位,推动招商引资、科技创新、高品质城市配套以及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创新发展能级,进一步彰显作为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担当作为。
撰文:陈启亮 黄少宏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党建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近日,百万粉大V“河森堡”在微博上发布长文分享他游历东莞,特别是到访松山湖科学城后的感想,并直言沿途的见闻完全颠覆了他对这座城市的固有印象,其中他特别提到的就是被誉为“超级显微镜”的中国散裂中子源。
2023年,中国散裂中子源接连传来好消息,多台谱仪研制与安装成功,国际首台飞行时间多狭缝微小角中子散射谱仪成功出束,国内唯一能量分辨中子成像谱仪成功出束;不久前该项目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
近年来,松山湖始终坚持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筑完善创新生态,汇聚一流创新资源,从更高视角谋划和推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其中,松山湖高度重视抓好党建促科研,让党建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力与生产力。
“建设大科学工程离不开团队的协作,更需要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精神与情怀。”中科院高能所东莞研究部主任陈延伟表示,党建引领,成为这一大科学装置跑出“中国速度”的关键原因。“随着二期工程建设即将启动,未来谱仪数量将增加到20台左右,设备研究能力将大幅度提升,为前沿科学、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先进的研究平台。”
2023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迎来成立5周年,在多位院士专家及相关领导的见证下,阿秒科学中心在材料实验室成立5周年活动上揭牌成立。该中心由中科院物理所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建,未来将联合开展并强化阿秒科学研究,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基地,提升我国在超快科学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5月12日,第二十五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奖名单揭晓,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入选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奖集体;而在2021年6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党总支就已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近年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持续推动党建科研深度融合发展,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实验室建设和科研攻坚的助推器,使党员成为各自岗位上的优秀模范。
“以松山湖科学城建设为主阵地”“引导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源头合作”“加快筹建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日前召开的东莞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也是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系列与松山湖紧密相关的关键语句,进一步凸显了松山湖之于东莞未来的重要使命,松山湖以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的探索,正在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树立起一面面面向未来的红色旗帜。
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各位选手请准备!……321,开始!”7月1日,由松山湖党工委主办的“锚定高质量发展 书写松山湖答卷”2023年松山湖党员学习竞答大赛决赛在松山湖未来学校报告厅举行。
其间,由松山湖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设计开发的“松山湖Z+”(寓意松山湖之家、松山湖智家、松山湖治家)服务平台揭牌上线。通过该平台,园区党员群众可以一键知晓松山湖基层治理工作最新动态、一手掌握园区便民惠民服务资源信息,更可以一键建言反馈共筑和谐家园;此外,大家可以畅享园区丰富多彩的公共资源,参与活动报名、便捷地预订场地等。
这是松山湖围绕“党建引领、科技支撑、条块结合、社会参与”的基层治理方针策略,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打造园区基层社会治理品牌的最新探索。
2022年,松山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再出发,成立北部、中部、南部和生态园四个片区党委,着力把片区打造成为管委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向基层延伸的“触角”,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一年多来,各片区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深化,在党建引领、服务经济、关注民生等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在党工委、管委会与基层群众、企业之间搭建起了服务管理下沉、民情民意上传的“双向通道”。
今年“七一”前后,各个片区发挥自身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园区营造了浓厚的党建氛围,同时也为园区群众和企业送去了贴心服务。
6月29日上午,东莞首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党员服务站”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林润智谷产业园的阳光雨党群活动中心挂牌成立,未来将为松山湖北部片区企业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并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坚强的服务保障。
6月30日,“鲲鹏添羽”松湖沙龙松山湖南部片区服务点揭牌,其作为片区党委搭建与税务等职能部门沟通的平台,将更好、更及时服务企业,为企业纾困解难。
7月1日,松山湖首个“周六科普秀”科普驿站在松山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并现场开展了包括3D创意绘画、机甲大师、神奇电路等在内的一系列科普主题亲子游园活动,精彩的舞台实验吸引了众多孩子和家长驻足观看与积极体验参与。由松山湖中部片区党委重点打造的松山湖“周六科普秀”科普品牌,已累计有1050个家庭、2400人参加。
今年6月27日,松山湖四个片区党委分别召开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片区党的委员会,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片区的领导力量,园区基层社会治理改革迎来新起点。
全力“拼经济”▶▶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聚焦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等新产业新赛道,提供落地培育服务“大礼包”……7月,2023年“松湖杯”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征集产业及初创项目。
“松湖杯”创新创业大赛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吸引了众多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报名参与,涌现出一大批技术实力强、市场前景广的创业项目,成为松山湖重要企业孵化品牌活动。
本届“松湖杯”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围绕松山湖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主线,充分调动各松山湖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作用,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吸引省内外高层次人才和优质创客项目落户松山湖。
这是今年以来松山湖党工委、管委会全力“拼经济”的一个缩影。
“今年是招商年,松山湖把招商作为重中之重,聚集各类要素、汇聚各项政策、凝聚各方力量,努力招引一批风口产业、先进制造、先进服务业等项目,通过不断创新载体招商的模式,优化发展空间,持续发力走出去招商,努力实现全年招商引资质量的突破。”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表示。
2023年,松山湖制定出台《松山湖关于构建“大招商”格局 高水平推进协同招商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构建上下高效协同的“大招商”工作格局,各班子成员、各相关部门认领指标任务,并确定引进协议投资不少于220亿元的年度目标。
与此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松山湖着力打造高品质的城市配套设施,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宜研的现代化新城。
目前,松山湖正在全面推进北部、中部、南部三大城市中心重点项目的建设,不断彰显城市集中度与显示度。北部目前重点推进建设松月文化广场,打造松山湖的地标性建筑。中部通湖礼廊二期已经基本竣工,目前正在建设文化艺术街区项目,将改造为数学馆、美术馆等民生设施,成为兼具文化、艺术、商业功能的展示与科技交流空间,打造松山湖新的城市地标。南部的悦榕庄国际会议酒店、科学公园、南部体育公园等系列配套设施也正加速建设中。
一线案例
松山湖科技教育局:
闯出科技教育新天地
从国家级高新区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综合型国家科学中心,以及成为全国首个未来教育实验区……松山湖建园20多年来,在推动实现由“园”到“城”的跃升进程中,松山湖科技教育局聚焦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肩负起科学城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的职能,勇当松山湖奋力推进东莞高质量发展、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拓荒牛、急先锋,于2023年获评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串珠成链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
4月1日,全省首座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项目治疗中心大楼落成使用,意味着东莞成为全省首个拥有BNCT治疗中心的地级市,在医疗健康领域打开攻克癌症的突破口,标志着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实现成果转化道路上迈上了新台阶。
从项目选址到落地,从工程建设到园区开放,从人才安居后勤保障到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提速……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广东一路闯关升级的背后,饱含松山湖科教人的点点滴滴艰辛付出。
借助中国散裂中子源落地东风,松山湖科技教育局纵横协同各部门抢抓机遇,以点带面,陆续在周边争取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先进阿秒激光等高端科研资源,落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现集群式聚合发展,带动科学城创新引擎再上新台阶。
当前,松山湖已吸引一大批院士和科学家长期在此开展科学研究,一张张重大项目施工图加速蝶变为高质量发展实景图,为广东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筑巢引凤”让协同创新见实效
在2022年举行的第六届松山湖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来自东莞伏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伏安光电”)的彭沣凭借高性能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开发及应用项目,揽获特等奖,成为当地由院士领衔、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培育出的又一高新科技企业。
伏安光电2017年来到松山湖,依托东莞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的高校科研实力,在初创期就实现产学研加速推进,目前已完成了新一轮近亿元Pre-A轮融资,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当前,松山湖已为以彭沣、潘宗良为代表的创业者初步构建起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的创新生态体系,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这样的创新创业综合体里,可以看到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的深度融合。
“研发核心元件是一件非常需要潜心钻研的事,需要做大量的实验和测试。松山湖在关键时刻给了我们一个远离城市的自然环境,又提供了足够大的实验室,让我们可以专注于突破技术难关。”提起创业初期那段最难的时光,逸动科技联合创始人潘宗良表示。
松山湖科技教育局还以全链条、全要素科技政策为发力点,出台了覆盖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的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科技政策体系,为科学城科技创新打下体制机制基础,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
火热实践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加速发展
从斩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及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到牵头或参与国家制造领域重大战略规划实施,再到获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一段时间以来,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下称“工研院”)捷报频传。
作为东莞探索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试验田”,工研院坚持以党建引领赋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攻克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孵化企业上千家,服务企业2万余家,真正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让党建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激发先锋模范示范引领效应
工研院是东莞最早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扎根东莞十余年来,工研院党总支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践行“党旗领航”党建特色文化,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科研业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正如工研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张国军所说:“做好党建工作,能够提振团队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在攻坚急难险重问题时,党员拧成一股绳,用专业能力和过硬素质解决难题。”
2011年前后,工研院将资金投入松湖华科城建设中,导致运营经费紧张,最困难时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我们当时通过党建工作,坚定员工科技报国的信念,大家最终靠着坚定意志,与工研院一起共克时艰。”张国军说。
带着这样的精神底色,工研院党总支锻造出一支带头争先创优、担当实干的党员骨干队伍,持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科技人才示范引领效应。
勇担国家与地方重大发展需求
技术成果“高性能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制造核心装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工业级RFID高频、抗干扰技术全球领先,是国内唯一可替代国外品牌的智能感知产品供应商,成为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工研院党总支以“党建+”攻关项目为抓手,成立党员攻关小组,针对制约区域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不断深化布局,在无人自主技术、3C产业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及大功率激光器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面对国家重大需求,工研院还先后发起全国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并承担了首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设国家首批智能制造示范点并被选为交流会唯一示范现场。
针对东莞制造业企业的共性需求,工研院党总支积极做优现有团队的落地服务与产业链接工作,建立设计、检测、测量、知识产权等六大集中式技术服务中心,为累计为上万家企业提供一站式技术服务,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工研院党总支坚持守正创新,大胆尝试,拆除制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一道道“篱笆墙”,通过设立人才激励机制,率先出台无形资产评估激励制度,为松山湖集聚一批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