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转型失败还是成功?2023争先进位再创业

7月24日,在国家发改委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韩志峰点赞称,在各地调研时发现,包括东莞在内的多个地方,涌现出一批值得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

这是对东莞经济活力的又一例证。作为广东第四个万亿城市,东莞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今年以来,面对压力和挑战,东莞再次高扬改革创新精神,坚守“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不断奔涌出新的创新活力。

进入全面拼经济的2023年,东莞全市上下赛龙夺锦,在稳住工业基本盘和培育新动能、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领域,为全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了东莞贡献。

振奋精神再出发、争先进位再创业,一个崭新的东莞正在被重塑。

东莞转型失败还是成功?2023争先进位再创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激活经济新动能

今年以来,东莞全市上下始终把抓经济,特别是抓工业经济摆在第一位。对于制造业重镇而言,稳住工业基本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年初,东莞以市政府“一号文”形式,从大产业、大项目、大平台、大企业、大环境五个方面,为全市新动能培育圈出重点。东莞提出加快打造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等产业新立柱,2025年底前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率先突破千亿元规模。

在行业风口和政策加持下,近两年以来,新能源产业已成为东莞挺起产业“新立柱”的主要突破点。目前,新能源产业已涵盖上游原材料及设备生产、中游加工组装制造、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包括比亚迪、赣锋锂业等在内的一大批行业头部企业纷纷在东莞布局,“世界工厂”快速隆起新能源产业高峰。2022年,东莞新能源集群实现营业收入达667.3亿元,同比增长11.3%。

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东莞锚定储能这一新兴产业。今年以来,除招引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行业龙头落地外,东莞还推动如博力威等本土骨干企业以产业链“链主”身份,带动产业升级。这不仅能让“链主”更强大,也能完善产业链条,让产业集群能级进一步提升。

目前,东莞在新型储能产业上已集聚起一批电池材料、设备、制造、系统等环节的龙头和“链主”企业,同时涌现出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的局面。围绕储能产业培育发展,东莞以产业联盟搭建起政银企三方联动、交流、对接平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形成良性互动。

不同于其他城市,奔跑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新能源这条赛道上,东莞并未盲目招大引强,而是围绕自身制造业基础和产业体系,细分出了一条“锂链”、一块“储电”,两者既有产业协同联动基础,又有不同的竞跑赛道,并以细分赛道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培育瞄准细分市场的“专精特新”企业来延链补链强链,形成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在这场推进城市换挡升级的中场突围中,东莞始终坚持厚植原有先进制造优势培育新兴产业,以自身科创实力赋能未来赛道,将新动能培育放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大格局下,前瞻思考、整体推进。东莞始终从未来向何方的视角出发,让新动能真正成为东莞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

5年冲刺4个“千亿镇”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市直管镇城市,镇域经济对东莞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镇域毫无疑问是主战场、主阵地。东莞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能否行稳致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镇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5月,当不少地方还在比拼“千亿县”时,东莞已于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一批“千亿镇”目标——到2025年,要力争形成2个“千亿镇”,2027年达到4个“千亿镇”,8个500亿镇。

这不仅意味着,东莞将成为全国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同时意味着,未来东莞30多个镇街(园区)要一改过去资源分散、碎片化的发展模式,从东莞全市乃至更高维度审视和思考自身发展。

在东莞提出要把抓经济,特别是抓工业经济摆在第一位的当下,如何以大产业重塑体系结构、以大平台提升承载效能、以大项目集聚增长动力,有赖于各镇街(园区)能否在新动能、大项目、产业空间上争先进位、力争上游。

这在很大程度上重塑着东莞的镇域经济。在这一点上,东莞似乎并无借鉴对象,只能“蹚水过河”。

七月盛夏,走进位于东莞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的洋兴氢蓝时代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制造项目现场,只见土方车来回穿梭、打桩机咚咚作响,一派繁忙景象。

洋兴氢蓝时代项目是东莞今年第二季度动工的重大项目之一,也是洪梅镇2023年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项目投资17亿元。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东莞新能源产业聚集,助推氢能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

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首先要把项目的“苗”选准、育好,而重大项目如何快速落地并转换为实际产能,对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也考验东莞镇域经济的活力。

当下,新兴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落地,不仅对一个城市产业基础、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土地空间同样不例外。如何用好土地收储整备的开发方式,为重大项目、龙头项目提供土地要素支撑,影响着东莞新动能的发展速度。

今年开年,东莞提出,5年内要整备连片产业空间10万亩,保障龙头大型重大项目落地,推动土地整备从以镇(街道)为主向“市级主导、市镇联动”转变,把拓空间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第一号任务来抓。

立足全市一盘棋、强化市级统筹,正是东莞标准化产业片区土地整备工作的创新之举。今年5月,广东将新一批12项改革经验面向全省推广,东莞“创新产业土地盘活连片整备开发机制”经验上榜。

在广东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东莞推进极具特色的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省进一步做好县域、镇域、村域经济,带来诸多积极的影响。

营造经济发展的“小气候”

民营经济是东莞这座制造业重镇的基本盘,可以说正是民营企业造就了东莞的繁荣。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东莞更要不断擦亮莞商金字招牌,让民营经济始终与东莞同频共振。

近期,东莞促进民间投资的经验做法获国家发改委点赞推广。主要包括:在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让民间资本“放心投”;拓宽优质投资赛道,让民间资本“投得好”;打破隐性投资壁垒,让民间资本“有得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让民间资本“投得顺”等方面。

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民间投资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晴雨表”。近三年,东莞每年民间投资规模均保持在1400亿元以上,三年总投资500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60%,民间投资活力持续释放。

今年以来,东莞大力营造经济发展的“小气候”,持续造市场氛围、强企业信心,全力把经济复苏这盆火烧得更旺,打造更加公平更有秩序的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愿投”“能投”“敢投”“快投”,让民营经济成为拉动东莞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信心比黄金重要。今年以来,东莞设立“东莞民营企业家日”,提出培养百名领军型、千名成长型、万名创业型企业家,发挥好世莞会、莞民投等平台作用,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在惠企助企方面,东莞设立新一轮50亿元扶企纾困专项资金,推动政策组合拳靠前发力,并打造企业“金融莞家”服务品牌,创新设立“东莞市首贷服务中心”,为无贷款记录的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做“1+1+N+N”首贷服务机制,推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投放量和本外币贷款增量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坚定民营企业家扎根东莞发展的信心。

在服务民营经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东莞始终践行“店小二”精神,着力解决每个企业发展中的具体难点和堵点。接下来,东莞将继续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激发民间投资信心活力,帮助民营企业练好“内功”。

在日前召开的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表示,全市上下要拧紧发条,进一步紧张起来、行动起来,真正做到协调不过夜、落实不过夜。要加快释放新产能,推动新项目上马和原有项目内涵式增长,建立项目“发现—生成—推进—落地—投产”的跟踪协调机制,更好营造东莞经济发展的“小气候”。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zhiss.com/14171.html ~求职,发布招聘信息加微信:huaxin5525 (添加注明来意)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莞有招】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