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经济现今为何那么差?2023年东莞GDP增长低,7月26日,东莞市统计局披露:2023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5262.10亿元,同比增长1.5%。较东莞今年一季度(2.2%),以及去年同期(1.6%)的水平均有所下降。
1.5%的增速意味着什么?放在省内,广东省上半年GDP增长5.0%,21个地级市有11个增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揭阳增速最快,达到7.6%;东莞增速位居倒数第一,而倒数第二、三位的肇庆、茂名均增长2.9%,增速接近东莞的2倍。
也就是说,东莞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只是倒数第一,而且与倒数第二的差距很大,是典型的“拖后腿”城市。东莞成为广东的“拖后腿”城市,让许多人感到不解,甚至认为可能是数据出差错了,或者东莞人为压减数据,好为后面的发展留下余地。显然,这是想当然。东莞的发展,隐患早现,只是在“万亿俱乐部”的政绩压力下,透支未来,透支潜力,虽勉强进入“万亿俱乐部”,但已经没有继续发展的潜力和能力,出现经济增长“失速”,也就成了必然。
事实也是,过去五、六年,东莞都是以每年千亿以上的增量快速扩充的,到2021年进入“万亿俱乐部”之后,就像运动员跑到了终点,顿时就放慢了脚步。所不同的是,运动员是一次比赛结束,可以休息上一段时间,再进行下一次比赛。而经济发展不同,中间没有休息时间,而是连续不断地跑。自然。也就不可能做到一直高速奔跑,而需要把握好节奏,控制好速度。否则,就会出现透支后的“失速”现象。
要知道,如果东莞前些年没有过度发展、透支发展,是不大可能出现突然“失速”现象的。即便快速发展之后需要放慢增长速度,也应当缓慢减速、稳步减速,而不是突然“失速”,这样的结果,对经济肌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也是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的东莞,就正面临这样的考验,面临经济发展的“天花板”。
东莞是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城市,而东莞的制造业,主要来自于深圳等城市的制造业转移,也就是深圳等城市淘汰或分流的制造业。而这些制造业,能够支撑东莞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就一、二十年,有的更短。而通过近五、六年东莞经济高速增长之后,这些制造业的潜力也已经消耗殆尽,很难再激发新的动力。要想保持东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引入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否则,东莞经济很难突破“天花板”,甚至要想保持“万亿俱乐部”都会有难度和压力。
更重要的,东莞的制造业,又与出口密切相关,是典型的“世界工厂”特征。一定程度上,还是“世界加工厂”,没有研发,缺少技术含量,没有自主品牌,甚至没有能够独当一面的高科技人才。随着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出口受到严重制约,东莞的制造业发展也面临严峻考验,没有技术和人才的弱势,开始不断显现,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带来的快感,也在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下,逐步消失。继而出现的,就是越来越多的烦心和苦闷,特别是经济增长“失速”带来的压力,以及就业难度加大的矛盾和问题。
东莞能够进入“万亿俱乐部”,是东莞快速发展的象征;东莞进入“万亿俱乐部”后面临的增长压力,也是东莞“世界工厂”、“世界加工厂”的标志。对东莞来说,实际已经没有退路。“万亿俱乐部”已经像一把刀顶在东莞的身后,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向前还有生的希望,后退只有死路一条。东莞如何选择,需要东莞人、尤其是东莞的决策者好好思考。
今天的东莞,倒是很像九十年代末期和21世纪初期顺德的境况,只是,条件远不如顺德。毕竟,在顺德诞生了许多值得骄傲的企业,如美的、碧桂园、万家乐、万和、容声等,也让顺德名噪一时。而随着有的企业逐步走向衰退,顺德又及时转型,从而让城市保持着一定活力,没有出现明显低谷,也没有经历太大阵痛。今天的顺德,或许没有当年那样鹤立鸡群,但也没有消沉,仍然保持比较旺盛的发展动力。相反,东莞则可能陷入发展阵痛,前十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很难再在东莞身上展现。未来几年,东莞出现经济负增长,也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东莞的决策者们,应当警醒了,东莞目前的产业结构,已经撑不动、背不动、扛不动东莞这个万亿城市,而必须加快转型步伐。需要注意的是,东莞不要赶时髦,而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创新方面多下功夫。制造业仍然应当成为东莞的主流、主业,所不同的是,重心应当放在创新上,要有自己的技术、产品、品牌,尤其是人才,在此基础上,积极借助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提升产业档次或层次,提升产业高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