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转型是什么意思?东莞的主要产业是什么?“全球每四部手机,就有一部产自东莞。”曾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凭借电子信息产业做出“一业独大”,但今年上半年东莞经济却不如人意——GDP增速1.5%,不及去年同期(1.6%)。
广东省今年上半年GDP增长5.0%,21个地级市有11个增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而东莞增速在广东21个地级市上半年增速中最低。放眼全国,东莞以5262.1亿跻身上半年中国内地GDP30强城市,但其增速依然垫底。
红星资本局在采访中了解到,订单不足是困扰大多东莞企业的问题。另一方面,外贸和工业持续承压下,传统企业转型较艰难。
上半年,东莞二产增加值同比下降2.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9%,作为中国制造业基地之一,转型的阵痛在东莞身上同样明显。
根据《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东莞要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特色制造中心和创新发展高地。
“东莞制造”奠定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下一步如何实现“东莞创造”的高质量转变,这对东莞又提出了新考验。
东莞 资料配图 图据视觉中国
订单不足开工难
制造业大城的普遍规律是,春节过后工厂都要“抢人”复工。东莞的这股“寒意”,从今年春节过后便开始显现。
“春节过后老板们在等订单,工人等工厂开工,不夸张地说,这种情况20年来都很少见。”在东莞做鞋服行业的子铭告诉红星资本局,以往春节前后都是他们最忙的时候,订单做不过来,还希望员工能春节留下加班。“今年大家订单都不多,工厂不怎么需要招工,劳务中介也没什么生意。”
子铭所在的厚街镇,因五星级酒店密集而出名,外贸店面也云集于此,在厚街镇上有着外贸一条街,街上做鞋包生意的铺面就有3000多家。“现在街上的人也就是巅峰时期的一两成吧,很冷清了。”子铭说。
小程在东莞开着一家包装材料工厂,外贸占其整体营业额的四分之一,并不算“主力”,但他也明显感受到外贸订单的锐减。与他固定合作的出口商,上半年只发来一个外贸订单。“主要欧美那边需求不足、消费力下降。”
外贸订单的减少,直接影响到当地企业的生存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今年以来,东莞接连被曝出企业停工放假的消息。
今年2月,东莞一家知名手机和消费电子供应商——捷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对部分员工放假的通知。内容显示,放假时间为2023年2月21日至05月20日止,如后续仍需延长放假将另行通知。通知中提到,公司订单量骤减,需对公司生产及人力资源整合。据了解,该公司约有9000名员工,客户包括OPPO、华勤、三星、华为、Google等知名企业。
东莞一家从事纸箱包装生产的大型工厂在5月底发布了停产解散公告,称公司订单锐减业绩下滑,公司决定自2023年6月30日起停止所有生产经营活动。
根据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外贸数据,今年上半年,东莞市外贸进出口6186亿元,同比下降11.3%,其中出口下降了9.4%。其6186亿元的进出口总值,比2019年上半年同期的6333亿元,还少了174亿元。
外贸带来的“得与失”
与其他外贸型城市不同的是,东莞的外贸出口依赖度(出口份额占GDP比值)较高,这也使它对国际市场形势格外敏感。
梳理东莞近6年数据发现,2017年-2019年东莞GDP对外贸出口依赖度均在90%以上,2020、2021年这一占比也在85%之上。2022年,东莞出口总额9240.1亿元,出口依存度达82.5%,位居全国第二。
如果算进出口总额,去年东莞对外贸的依赖度为124%,位居全国之首,这个指标高于同在广东的深圳(113.4%)。
东莞近年来的经济也随着外贸成绩一同起伏,2020年,东莞全年GDP增速只有1.1%;2021年,中国出现了订单回流。在出口大幅增长的背景下,东莞一跃跻身万亿城市,经济增速也高达8.2%,进出口总额首次破1.5万亿,同比增长14.6%。到了2022年,东莞GDP同比增长仅0.6%,进出口总额下降8.7%。
加工贸易一直是东莞外贸的重要构成部分。据官方数据,东莞2022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市外贸的1/3,占全国的1/20。
2022年时有专家指出,在加工贸易国际市场竞争上,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在人口红利和成本优势已超越广东。
有企业告诉红星资本局,一些加工制造业已离开东莞,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相对有实力的把工厂迁到国外,相对实力偏弱的也离开东莞,迁到珠三角其他地区,如惠州肇庆等。
“东南亚建厂主要是当地有税收优惠,人力成本也比国内低。”小程说,2017年开始就有东莞一些企业外迁到东南亚,21年则到了高峰。“主要是人工和房租成本,90年代时东南亚那边人工是几百块,现在也就两千多;房租在珠三角基本是二十多块每平方,东南亚那边是5-8块。”
此外,越南出口欧美国家多为零关税或低关税,也成为其一大优势。小程告诉红星资本局,前期是东南亚的成本优势、招商政策,吸引一批东莞企业去越南等地建厂;但近两年则是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很多国外客户直接下单到东南亚,供应商为了配合客户需求去那边建厂。
“要么跟着需求外迁到东南亚,要么只能放弃这个订单。”然而外迁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小程说,相当一部分企业会选择放弃,因为出国办厂也需要一定财力。“一个2、3千平的厂房也需要一千多万的建设费用,很多东莞的企业还是会有所顾虑,宁愿失去订单,也不太敢贸然迁往国外。”
但进入2023以来,外部环境也不断下行“抢订单”恐将成为接下来的常态。有企业认为,长期来看,国内供应链优势仍存。
“传统行业比如鞋服手袋等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国内市场也不小。世界上就这里供应链最完整,技术水平最高,只是规模可能会缩小一些。”子铭告诉红星资本局。
“世界工厂”的双刃剑
如果说上述跟东南亚抢订单属于“外卷”,那在国内则是“内卷”。原材料、房租、人工、水电等硬性成本不断上涨,但产品需求一直在骤降,“大家都没生意,只能压低利润内卷。”
今年6月,小程工厂里的大机连续3天都没有开机,这是以往没有过的情况。他认为,这是一个传导过程。“采购需求少了,我的客户没有订单,又传导到我这里。”
即便没有外贸冲击,很多工厂也处于优胜劣汰的过程。
有人将今天的东莞比喻为“散装”,不设区不设县,几乎没有城市中心,产业分布在二十多个镇上,无数的工厂在村里的厂房生产。
“东莞整体制造业是产能过剩的。”小程以自己所在的镇子举例,光是做包材类的企业就有几百家。“但就算这些企业都消失了,对整个珠三角也是毫无影响的。蛋糕再分给其他家就好了。”
国内产业升级和环保政策的实施在倒逼低端制造业转型,低端制造业产值低、附加值低,也意味着转型难度很大。
过去几年,东莞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鼓励发展高科技、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想要适应产业升级的趋势,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推动产品升级,这对企业来说又是一项成本支出。
小程有个转型的规划,是研发新型材料,做可回收再利用的包装,前提是企业有盈利才能投入搞研发。“但在东莞,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当下短期很难具备这样的实力去转型。”他目前能做的,就是多元化拓客,其次降本增效。
过去40年,东莞电子、玩具、鞋业、家具等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东莞制造”为当地带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世界工厂”的光环。
但东莞工业正持续承压。上半年,东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79.57亿元,同比下降5.9%,比一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主导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7.4%。
“世界工厂”的光环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东莞因此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模式也成了现在转型的掣肘。
2021年8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作为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团队,走访了东莞各镇核心企业,发表《东莞产业发展活力从何而来——东莞企业调研实录》指出,整体上看,东莞大多数的企业仍是以中低端的加工组装为主业务,精密加工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例如在电子信息领域,即便是一些业绩优良,具备行业影响力的东莞企业,也缺乏对核心元部件和核心技术的掌控;在纺织服装行业,接收国外订单后按照样板进行加工的模式仍比较普遍。
新兴产业能否成为破局新方向
东莞也在寻求破解之道。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近日东莞市印发了《关于切实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增强发展信心的若干措施》,也称“降成本8条”。围绕降低租金、用能、融资、物流成本等方面降本解困。同时提及,“同类政策标准不一致的,按照从高不重复原则最大力度支持企业发展。”
东莞市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租金减免方面,各镇街(园区)已开始统计承租镇属物业制造业企业情况,原则上9月底前完成1个月减租。
同时各镇街(园区)已开始加紧摸查属地厂房租赁市场,将于8月底前制定并发布属地厂房租金最高限价。为进一步严厉打击二手房东违法违规行为,市市场监管局正牵头研究相关工作方案,加大力度整治违法违规加价收费行为。
在降低制造业企业用电成本方面,市工信局会同市供电局正加紧研究免申即享政策细则。
2021年,东莞市提出加快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的高质量发展转变。并提出了四大支柱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鞋帽、食品饮料)和五大新兴产业集群(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半导体及集成电路)。
今年广东省出台的《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东莞被点名4次,被赋予了重点建设珠江口东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锂电硅碳负极材料集聚区、锂电隔膜生产制造基地、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和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的新任务。
种种迹象表明,东莞正全力将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制造业当家下一个产业新立柱。根据《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东莞将加快打造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等产业新立柱,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
2022年东莞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营收667.3亿元,同比增长11.3%。按照上述行动计划,东莞争取到2025年底前以新型储能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率先突破1000亿元规模,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特色制造中心和创新发展高地。
“制造业对东莞的GDP带动确实很重要。东莞的制造业正在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这不仅为东莞的第二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提升整个城市的竞争力。”
对于东莞制造业发展,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
朱克力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指出,东莞作为制造业城市,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但问题在于,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处于产业价值链分工高端环节的企业不足,与国内其他制造业强市相比,其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率水平偏低。
在新兴产业领域东莞也有明显短板。“起步较晚,贡献偏低,智能装备产业在关键零部件、元器件方面研发力量薄弱,在高端装备领域未能掌握核心关键技术。”
他认为,东莞需要加快形成多极引领、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及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
不过朱克力也提到,围绕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与当前东莞的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相匹配的。比如,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鞋帽是东莞最具优势的产业,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的竞争力。“但是要实现这些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编辑 杨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