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一说进厂都说去打螺丝?进厂打螺丝好不好

为啥一说进厂都说去打螺丝?进厂打螺丝好不好?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打螺丝” 和 “搬砖” 成了遍布网络世界的梗,代表一些重复劳动,收入不高,没有多少上升空间的工作。之所以这么有共鸣,主要也是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干的都是这样的工作,不想干,却没得选。 其实搬砖这个工作在现实世界挺少见,哪怕在工地上,都用不了几个人做这事,绝大部分都是扎钢筋打灰的。不过程序员、老师、公务员都以此半解嘲的描述自己的工作。 打螺丝就具体多了,特指一类工作,相应还有说法叫 “进厂”,指那种在工厂里的计件或计时工作。

为啥一说进厂都说去打螺丝?进厂打螺丝好不好

这就比较常见了,保守估计都有一两亿人在做这事。 在互联网上,这种工作的口碑很不怎么样,充满了 “不断重复”“没有什么上升空间”“压抑人性”“干久了脑子就生锈了” 这种描述,和坐牢踩缝纫机比,优点就是给工资和允许外出。 多说一句坐牢,昨天看到吴亦凡在看守所待了近两年,很多小伙伴分不清看守所和监狱,其实差别大了去了。一般没被判刑的人在看守所,而且得是刑拘,嫖娼等行政拘留是在拘留所。看守所不用上班,但是环境比较恶劣。等判刑后被送去监狱服刑,监狱条件好很多,但是得上班,也就是大家说的 “踩缝纫机”。

1 前在头条聊工厂的时候,有几个做劳务和在工厂打螺丝的小伙伴加我,断断续续跟他们聊了几个月,平日里也关注他们的朋友圈,慢慢对 “进厂” 这事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写成了这篇,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那些进厂的人,他们的经历都差不多:出身经济不太发达地区的农村或者小城,因为各种原因比较早地离开校园。在中专或高中混了几年,就和大家一起离开家乡,加入了打工人群体。 经济不发达地区,年轻人出路基本只有四条: 最有资源的进入体制或者接手家里生意,比如周公子他们,周公子就是个野生三本毕业生,按理说工作不会比进厂好太多。

为啥一说进厂都说去打螺丝?进厂打螺丝好不好

有能力和条件的上大学离开进入大城市,比如小镇作题家们; 差一点的家里想法子学门技术傍身,厨子、挖掘机、修理工或者 Tony 老师; 啥都没有就只能推个箱子出门打工,这也是绝大部分人被迫唯一的选择。 即使出来打工,也分三六九等。有亲戚可以投奔的就有很多便利,便利程度以亲戚实力和亲缘判断。 有个读者小伙伴五年前出来打工,他亲舅舅在一家车企做装配部副主任。于是进厂在打包车间干了半年,然后被安排到了后勤部门。每天工作就是检查食堂,采买食材质量和数量有没有问题,卫生条件是否达标等等,工作轻松,收入也可以。他就属于厂里被人羡慕的 “婆罗门”。

有的就要差一些,一个小伙伴中专毕业进厂,后来提桶跑路离开工厂,跟着别人做装修,干了半年各种原因散伙。没地方去,他又去了劳务市场,又一次开始了进厂生涯。绝大部分 “厂仔” 的命运就是这样,进厂一段时间受不了去干别的,干别的干不好,混不下去再回厂里。 不过想进厂,如果没有亲戚什么的,绝大部分人第一个需要打交道的,就是劳务中介。 2 就好像大学生毕业租房迟早都得被骗一次,进厂的打工人,除非有可靠的人带,都要被劳务中介骗一次到几次。 但是大家都无法摆脱中介。

因为人员流动性大,企业自己招聘不但效率低成本还会很高。有个做管理的读者小伙伴介绍,他们大企业用工量波动大,全厂几万人每月进出三两千是常态,有时单子来了一下就要招上千人。这么多人从市场招来弄到厂里,要不少人一起忙活。平时不可能一直养一堆人专门招聘,临时拉来又不可能,只好让中介去找。 至于小企业用工少还不稳定,要用人根本不来市场,直接由相熟的中介送过来。

为啥一说进厂都说去打螺丝?进厂打螺丝好不好

中介除了在市场招人送去厂子,还有一大任务是签合同,也就是劳务派遣。 很多打工人交身份证上车进厂干活,对于签合同这个环节并不在意。等到发钱的时候也只注意数字不要弄错了。细心的会发现很多时候合同的用工单位都不是这个厂子,而是某家劳务公司,工资也是这家公司转过来的。这种公司大多和中介是一伙人,负责工人除了干活之外各种手续。 多说一句 “交身份证”。很多工人去了工厂后发现实在是受不了,就会动摇跑路,搞的工厂就会找中介的麻烦。于是中介招聘的时候,就会让工人把身份证上交了,干够两个月再还给他,避免中间意志不坚定跑路。

这也衍生出来很多问题,比如你把身份证交给了中介公司,你可能就被人随意折腾了,有时候你在苏州找工作,被中介连哄带骗千里转运送去武汉进厂。你也没招,因为身份证不在你手里,你想跑连个火车票都买不到。当然了,这些年这种情况已经少很多了,不过也没杜绝。 这种用工方式就是这些年流行的 “劳务派遣”,美团外卖他们也是这种模式,巨大无比的快递外卖群体,都不是那几个公司的员工。 中介办一家手续齐全的劳务公司,和企业签立合同,负责企业的大量基层员工招聘、培训、工作、工资发放、辞退离职还有劳动仲裁。算是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一座隔离墙。

对于很多工厂来说,虽然你在我这干活,在我这吃饭,在我这住宿,被我管理。但是,其实你和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有事不要找我,该找谁自己看合同。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多,企业账面一线员工数量会很少,基本只有技术人员和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甚至有的企业生产部门车间主任级别以下全是劳务派遣。这样一来,整个企业人均产值会非常高,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也非常高。一家人力密集型的电子厂,从账面看甚至会带有高科技的影子。 最关键的还是省钱,大企业的管理要求很高,走劳务派遣可以规避很多福利待遇,比如不用管五险一金的事。而且企业生产难免出现事故,工人一旦受伤,要求工伤认定赔偿。电子厂肯定是不管的,让工人去找劳务公司,这种公司大多就是个空壳,实在不行直接倒闭。

为啥一说进厂都说去打螺丝?进厂打螺丝好不好
为啥一说进厂都说去打螺丝?进厂打螺丝好不好

劳务派遣这么多好处,以至于很多企业大量使用临时工,也就是著名的 “日结”。很多工人也喜欢这种模式,比较自由,发工资也快。“五险一金” 这事在基层劳动人民那里还是挺奢侈的存在。 你说你不想找中介,可在人才市场和各种网上平台,中介基本已经垄断了招工渠道。或者是一个大牌子,或者是贴在各种地方的招工启事,或者是网上的信息。写着 “普工 6000-12000” 这类信息,不用怀疑,后面那个数是逗你玩的。前面那个数才是你每天两班倒一周休息一天的劳动所得。 打工人和中介最容易爆发问题的地方,就是钱。

或者是工资被各种原因扣了,或者是中介收了钱介绍不到合适工作。有的黑心中介故意拖时间,一般只要拖到工人找到工作,没有那么多功夫来和中介磨叽,这就算是稳了。 3 都说打螺丝没啥技术含量,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 所谓打螺丝,指流水线上反复做某个工序,每天一个动作重复成千上万次。这些工作的特点是都很简单,但是因为流水线速度非常快,这个动作给工人的时间是经过严格计算的。必须集中精力准确的一次搞定,并不容易。 除了速度之外,工作的质量也很重要。所以质检部门也是厂子的重点。

按照一个小伙伴在一家大型手机代工厂的经历,先检查外观有没有划痕破损。每台机子还要测试下能不能正常开机,能开机就放行,不能开机就当做残次品放到一个盘子里。 有专门收盘子的,十盘也就是一百个为一批,要送去复检。找到问题所在,如何修理,同时确认哪个工序、哪个人出了问题,迅速优化,或优化工序,或优化那个人。

厂子优化工人,注意的不是培训,监督和各种制度,主要靠各种基层管理者。 至于怎么管是没人教的,全是 “老猫梁上睡,一辈传一辈”,严格要求不许做任何和工作无关的事,一旦发现或者呵斥或者辱骂,扣钱、不许加班、威胁开除等等。 按照已经是车间副主任的一个读者说法,他以前从来没有管过人,自己做小工的时候被领导当面骂过半死,心里特别不爽。等当了小组长,自己的文化水平哪里知道怎么管理?一开始觉得骂人不对,想着自己好好说话,通过激励劝导大家工作。

为啥一说进厂都说去打螺丝?进厂打螺丝好不好

但是他当上小组长第一天就失败了,工人们本来对他这个新领导就不太放在眼里。他说话太软,大家更不在乎。于是组里说话的就多了,动作也明显散漫。工人工作态度在领导眼里一目了然。 于是他被路过的拉长(流水线英文叫 line,广东那边传过来的叫法,管一条线的小领导为 “拉长”)当着一群人一顿臭骂,然后扣了他一天的组长补贴。

他也怒了,然后找茬骂了四个人,扣了他们的钱,大家状态明显好了起来。等到他要高升了,提拔了一个组员做小组长,传授新人管理 “小窍门”,一定要骂人,一定要凶,不然没人鸟你。 之前还有个案例,某海归富二代准备接手厂子,先负责人力管理部门。他对基层干部靠骂人罚钱管理很不满,太粗暴不文明,不像个现代企业。要应用自己学习的 “西方先进管理学”,出台了很多制度规范管理。 然后不到一周,整个厂的管理成了个大笑话,很多基层小组长不骂人不会管理了,厂子里乱作一团,富二代被他爹在干部会上骂得狗血淋头。

第二天制度全都取消,但是保留了一条:罚款要有单据写明时间地点情况说明,还要工人签字确认,并且一式两份保留存档。 因为这样如果工人离职的时候,万一告厂子克扣工资,有单据就有了证据。 接触的几个小伙伴都说,这些年情况其实好多了。以前大的工厂还会雇佣当地地痞流氓做 “保安”,殴打工人都是正常操作。之前富土康 “七连跳” 大家知道吧,具体原因到现在也众说纷纭,不过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有报道工人们意见非常大的就是保安随意用棍子打人,而且打得非常凶。这些年不咋打人了,不过骂人依旧很常见。

为啥一说进厂都说去打螺丝?进厂打螺丝好不好

说到底,打螺丝和开车差不多,正常智力的人,练练问题都不大。干多好不敢说,跟上大家的进度,保持一定良品率还是可以的。除了流水线,质检搬运打包测试这些,形式不同其实差不多。 工作要求不高,但是制度严格,一天 10 小时以上不断地重复劳动,几乎不能分神,每周休息一天。 一切的目的,就如歌词里说的 “我拿青春换了三两三,换来了灶台上的一日三餐”。至于 20 块一小时对于青春是不是一种贱卖,就不做判断了,主要也是大部分人没啥选择。

4 既然这么苦了,进厂到底能赚多少呢? 进厂工作的收入,计算上比较麻烦。因为所谓的 “八小时工作制” 和 “每周五天” 法律规定,不能公开违反。因此不论是计时还是计件,基本工资都要压得比较低,同时还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所以工厂一般都是压着最低线给工资,多给 100 算是尊重当地标准。 招聘时候的收入是按照大量加班计算出来的。每天 10 小时到 12 小时,人休息机器不休息,也就是白班夜班两班倒。

八小时内收入就是基本工资,平时加班按照时薪 1.5 倍,节假日按照两倍。如果订单多,厂里希望工人多加班,会给加班超过某个限度的多发钱。 按照行业内共识,厂里的基本工资只够活命,挣钱都靠加班。所以前不久比亚迪工人因为单子不够,加班时间少了,很多人离职就是这个原因。而且厂里对工人们的一个惩罚措施,也是不让工人加班,如果经常不让加,基本上他很快就得离职了,因为赚不到啥钱。 据我了解,打工时薪区别还是比较大。 大企业的长期固定员工比较高,大约 22-25 不等。

给钱算钱很规范,基本不会拖欠。不过对员工有要求,比如特斯拉工厂工资要高不少,不过也不是谁都能进,需要高中及以上学历。所以大家都知道本科生在考研,其实中专生也在考大专,或者专升本,不然他们是进不了特斯拉这种厂的。 小一些的企业就低一些,所谓 “20 快一小时” 就是这种。据很多小伙伴说,已经好几年保持这个价格,甚至还在降低。今年就业环境不好,很多企业都开 18 甚至 16 的时薪。 还有个规律,说一般九月份工资能高一些。因为每年寒暑假学生们就会去工厂赚钱,他们要得少,把工资给打了下去。等到九月份他们回去上课,再加上一部分农民要回去秋收,劳动力市场一下子少了一堆人,剩下的工人工资立竿见影就上去了。

于是不少人搞 “反季”,工资低的时候他回老家待着,等工资高了再出来。 至于一些临时工,时薪可能更低,比如 12 快时薪的夜间快递分拣。前些日子爆出中专生被学校派去打螺丝,算是实习工,每小时 9 元。还有 12 小时快递分拣只给 100 元的离谱价格。 说了低的,自然也有高的。 有时候企业得到大笔订单,而且单子利润高时间急。企业需要立刻大上产能,这时就拿钱开路。 一方面给中介,工人干满一个月中介就可以拿到不菲的数目。

为啥一说进厂都说去打螺丝?进厂打螺丝好不好

一方面是给工人,时薪增加,加班多有奖金,良品率高有奖金,有机会提拔小组长等等。还有住宿吃饭减免等等。 疫情时期,很多企业外贸订单暴涨,而打工人却大量不足。有企业出到 35 到 40 的时薪,用专车从工人家乡直接把人拉到厂里,一路不下车,进厂全封闭管理。如果干满一个月还有两三千元的奖励,加班达到一个设定的高时长另外有补贴。吃饭住宿全部免费,吃得比平时还好不少。

只算工作时间的话,每天 10—12 小时,和 996 白领差不多。 劣势是工作的时候没法摸鱼,也没法随便带薪上卫生间,一直做着重复的事情,更加的辛苦。工厂的环境比起办公室舒适性也差了很多,他们有个深恶痛绝的东西,就是 “防尘服”,穿了不透气非常热,但是很多工厂必须穿。此外很多工作使用的物料对身体还有危害,比如那个以高薪著称的电焊工。 优势也有,名义上加班确实是给加班费的,还会有补贴。

因为住宿近通勤压力要小的多,生活花费也可以压低一些。 只要是打工人聚集的地方,不管以前多么荒凉偏僻,附近不久都会有片地方变成商业区。标准城乡接合部画风,乱七八糟,但应有尽有,啥都便宜,满足工人各种需求。主打的也是一个性价比。画风大概是这样的: 最多的是饮食店面,为管理层服务的高档海鲜酒楼,到为没找到工作的人提供 “挂逼” 食物的小摊,还有永不缺席的 “沙县大饭店”。

食物口味的数量按照工人籍贯比例分布,广东的猪脚饭,苏州昆山的 “挂壁面” 和鸡腿饭,都是厂里打工人招牌硬菜。网吧很关键,是工人们最重要的娱乐设施,空闲时间来个啤酒,要几个卤味熟食,去网吧看电影玩游戏,五十块钱欢乐一整夜。 多说一句那个 “挂壁面”,现在也快成了网络熟语了,“挂壁” 说的是混得很差、穷得叮当响那群人,他们吃的面,自然也是非常非常便宜,往往五六块钱左右一碗,啥也没,连点葱花都不放。

有个读者小伙伴家在一个城市新区,原本是一大片农地,突然就都被征收。他们那个村不知为啥保留了下来。几年间方圆十里都盖满了工厂,三家比较大的和一大批给他们做配套的小厂,最多时工人估计有十几万。他家就是卖 “挂壁面” 的,由于每天来吃的人特别多,生意竟然很不错,后来也卖鸡腿和卤蛋。 他们村火了之后,盖了无数违建的握手楼,或者给小厂做宿舍,或者给服务人员租住,或者干脆就开了配套小厂。

原先的两横一竖三条街成了商业区,天黑后不但商铺都爆满,人行道也摆满,四车道的马路直接占一半。这里甚至给人一种,几十年前国企家属区的感觉。巨大的工厂边上,简陋而又画风一致的多层楼房。随着工厂的节奏,交班时刻满街都是人,过一两小时后街上安静得如同废土。 消费围绕发薪日前后起起落落,快到发薪的日子是低潮期,工人们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很多老板要面临熟客的大量欠账,可能一天下来最后收入是负的。 但这如同礼花发射前的安静和黑暗,发薪日一到,整条街如同烈火烹油一样消费暴涨。

5 每个我接触的人,对进厂打螺丝这事都怀有深深的痛恨,尤其有过这类经历的。 首先不得不承认,得益于中国的快速发展,进厂难度和要求低了很多。如今大家不想进厂,曾几何时,进厂也不是想去就能去 直到上世纪末,非重体力的工厂招工,都几乎只要年轻女性,手脚灵活心细容易管理不添麻烦。就像《山海情》里面,招的都是十几岁的年轻女孩,这还是对口帮扶政策下。正常情况遥远地区的剩余劳动力,想输送到沿海工厂非常困难。 那时男性想打工,不是工地就是矿山,工厂招的也是力工。

而且必须是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年纪大一点的很难有人要。 即使这样,打工被拖欠工资都非常普遍。干一年一分钱拿不到还被打,这种事多得人耳朵长出茧子。直到进入 21 世纪后好几年,国家不断加大管理力度,每年春节前搞专项整治。要求先结清工人工资,剩的钱才能给老板。 当然也因为经济发展用工量大,天量人口居然也开始不足,“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句话老板说得没那么有底气了。

至于工作生活条件,这么多年来也进步了很多。这些年绝大部分厂里宿舍都装了空调,而且不再是大通铺。在过去很多年里,厂里的宿舍都跟看守所似的,一个大通铺,住十几个人,没有空调,夏天四十多度,想想那场面就酸爽。 每个人对打螺丝都很痛恨,因为这个工作对人太折磨。可是又没办法,因为没啥路可走。

太多人的生活就是先进厂,实在是痛恨那里,中间提桶跑路,可是跑了之后在其他地方实在是太难混,不少人最后又回到了厂里,因为进厂的标准实在是很低。而且大部分人受工友撺掇,一起撸小贷把征信也给搞黄了,干啥都费劲。大家不要觉得这不是个事,据读者小伙伴说,他的厂友 90% 征信都坏了,不知道是不是常态。 所以说吧,尽量读书,如果实在是不想读,就利用假期近一段时间厂,体会一下。如果实在不是读书的料,那就学点手艺,哪怕学个按摩呢,或者通下水道,总之不要变成没有任何手艺傍身的人,那样可能很难突破一个小时三十块的上限。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zhiss.com/18144.html ~求职,发布招聘信息加微信:huaxin5525 (添加注明来意)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莞有招】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