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南城总部基地片区道路将进行改造,投资金额达八千万元以上。
宏一路以北、隆溪路以南范围内道路将进行慢行空间布设,蜂汇广场将重新布局为带状活力公园,蛤地站将打造为与东莞大道相衔接的“城市花园客厅”,同时还将安装具备无线网络(WiFi)与险情上报(SOS)的智慧路灯,快来看看片区道路的“未来模样”。
9月21日,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最新招标公告,南城总部基地片区道路将进行改造。
据招标公告显示,该道路改造工程范围包括东莞市南城街道总部基地片区二期工程,主要改造道路共 4 条。
二期建安费约8228.79万元(最终费用以概算批复费用为准)。
本标段道路全长约 2.38km,其中包括宏一路、宏三路(宏六路-宏五路段)、宏五路 (宏一路-宏三路段) 、宏六路(宏一路-宏三路段)、宏七路 (宏一路-宏三路段) 、隆溪路(宏六路-宏图路段)
改造道路内容包括:交通组织改善、路面修缮、慢行空间改造、智慧设施及自行车专用道系统建设等;景观设计改造内容有拆除, 新建人行道铺装、广场铺装、自行车道浇筑、拆除,新建花池 、绿化 、拆除、增设景观小品、 路名牌及照明等。
工程项目服务期限为240日历天,(设计工期:30日历天,施工工期:210日历天)。具体开工时间以监理工程师下发开工令日期为准。
工程内容含道路红线范围内的道路工程、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景观工程,及道路红线外的建筑前区的综合整治。
慢行空间布设
主、次干道:布设 2.5m 的慢行道; 支路:布设 2m 的慢行道; 宏七路(支路):慢行需求相对较高且空间宽裕,建议按较高标准, 布设 3m 慢行道。
宏六路-宏五路段
宏六路-宏五路段,布设慢行空间。慢行空间庭院化设计,提供绿化及休憩空间,并将学校围墙边界激活利用, 打造图书馆“薄房子”。
宏一路段
工厂围墙退界后重建,打造为集连廊、座椅功能为一体、更整洁美观的界面。
蜂汇广场
蜂汇广场外,除完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外,对现状绿化带激活利用, 将通勤快走与游购漫步人群有机分离。
蜂汇广场节点:绿带适当扩宽,重新布局为带状活力公园,弥补片区现状公共活动绿地不足的缺憾;
通过旱喷、商场标识雕塑及灯光等多种元素运用,提升宏一路路口的品质和形象。
蛤地站节点
城市候机楼外、蛤地地铁站 B 出口前,打造枢纽微花园, 形成与东莞大道衔接界面中的“城市花园客厅”,增强总部基地片区与城 市轴线的风貌共融;用花园式的环境,形成地铁站 B 口-城市候机楼之间 优美疏朗的接驳空间,凸显总部基地绿色友好的国际形象;
在梳理慢行空间、完善行停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增设微型雕塑、梳理绿化空间,进一步增强与东莞大道衔接界面的形象展示功能。地铁站 A 口同样升级地铁站- 办公楼间的慢行衔接,优化公交-慢行的通勤体验,确保慢行友好,增强 “公园城市”体验。
宏三路段
宏三路慢行空间:东莞大道-宏六路段,利用现有空间布设慢行系统;
宏一路-宏三路段布设机非共板的非机动车道。厂区附近做好慢行过街无障碍设计,完善绿化,优化挡墙界面。在完善慢行系统的基础上,对 于有校车停放需求的建筑前区,布设升降止车石,便于校车出入。
宏六路段
宏六路空间重构:布设 2.5m 非机动车道和 3m 人行道空间,并利用花箱进行隔离。
宏一路-宏三路段全段布设 2.5m 非机动车道和≥3m 人行道空间。通过连续绿化带及花箱,分离路权,提升慢行秩序。清理建筑前区停车占用空间,恢复慢行宽度。鼓励商家利用店铺前区,合理布设高品质商业外摆。
取消现状全段路内停车,恢复双四车道通行功能。优化车道宽度,为普通车辆和货车通行留出充足空 间。通过连通树池,改善行道树土壤环境,同时提升绿视率。
宏七路段
宏七路慢行空间:压缩机动车道空间,完成路面白改黑,扩展并调整 慢行空间布局。适当压缩路外绿带。
隆溪路段
交通设施
(1) 中央分隔护栏
本项目除宏北路为终于绿化带外,其余道路均设置中央分隔护栏,保证行车 安全。
(2)机非分隔护栏
(3)智慧路灯
本工程路灯均采用多功能智能杆设计,沿道路人行道或绿化带处预留智慧管道及智慧接线井。沿道路人行道或绿化带处预留智慧管道及智慧接线井。
(4)高清电子警察系统
植物配植方案
主体行道树的选择 绿化带以绿色为主要基调,行道树选择是“常绿+落叶”品种相结合,秋枫、 黄花风铃木(多花)为主要行道树,既满足四季绿量,也满足观花观秋叶的需求, 增强景观的灵动性。
灌木的选择较窄的中央绿化带需种植灌木,起到遮挡车行光线和美化的作用,可选用非洲茉莉、朱槿、狗牙花等。
地被的选择路口节点位置避免遮挡行车及行人视线,花坛品种选用四季红山茶、矮生朱 槿、紫娇花、变叶木、长春花、姬小菊、胡椒木、蓝雪花、阔叶麦冬、佩兰、锦朱蕉、彩虹鸟蕉、巴西鸢尾、 葱兰等。
路网方面,东莞南城街道将构建“八横八纵”干线路网体系。致力于打造“外联内畅、系统协调、品质优越”的综合交通系统,构筑“15-30-60”高效交通出行圈,缩短与大湾区城市的时空距离, 融入大湾区一体化交通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