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定调2024年经济工作,释放了哪些新信号?房地产政策还有哪些底牌?通胀提到6%能有效刺激经济吗?凤凰网财经对话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原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
邵宇首先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基调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以进促稳”,可能是强调一些政策要更加积极主动、有所作为,通过政策的发力,导向更为稳定运行的结果。“先立后破”可能也是针对某些特定的行业,比如房地产行业,要给出一个新的增长点,建立一个增长的模式,然后再对原来的模式进行相应的改良或者是优化。
对于有专家建议直接给年轻人发钱以促进消费的观点,邵宇表示了不认同。他认为,发钱肯定是有助于消费的,关键是看发多少量级。而且大家比较在意的是,发钱是个持久性收入,还是只是像彩票中奖一样的临时性收入,这带来的消费影响力是不一样。因为大家是基于一个长久的收入与职业前景,来考虑相应的消费的。
邵宇认为,与其发更多的消费券,不如给年轻人创造更为友好的就业与工作、学习环境,这样对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可能更有帮助。
对于经济学家张五常最新发文提出的,通过通胀刺激经济的观点,邵宇表示了不赞同。“如果印钞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话,其实早就已经成功了。而且中国经济体跟美国这种发达经济体不一样。”邵宇说。
“实际上,通胀更多的是一个结果,是政策这么多手段实现的一个结果。所以,它的潜台词如果是加大货币供应的话,可能会有其他后遗症。另外,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中国通胀的主要构成成因是猪肉价格。如果通过降低猪肉供给去把价格弄上来,好像也是南辕北辙。”邵宇说。
以下为凤凰网财经《封面直播》对话邵宇内容精要:
发钱可以促消费吗? 邵宇: 发消费券不如创造更友好的工作环境
凤凰网财经《封面直播》: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定下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主基调,您怎么解读这个基调释放的经济信号?
邵宇:“稳中求进”是一直在讲,现在讲“以进促稳”的话,可能是强调一些政策要更加积极主动、有所作为,通过政策的发力,导向更为稳定运行的结果。“先立后破”可能也是针对某些特定的行业,比如房地产行业,要给出一个新的增长点,建立一个增长的模式,然后再对原来的模式进行相应的改良或者是优化。这两个新增的词,为明年整个政策逻辑及方向提供了一个主要的价值取向。
凤凰网财经《封面直播》:关于促消费,最近有专家建议直接给年轻人发钱以促进消费登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您怎么看待这个建议?
邵宇:发钱肯定是有助于消费的,关键是发多少量级。而且可能大家比较在意的是,它是个持久性收入,还是只是一个像彩票中奖一样的临时性收入,这带来的消费影响力是不一样。
所以与其发更多的消费券,不如给年轻人创造更为友好的就业跟工作环境、学习环境,这样对他们消费意愿的提升,可能更有帮助。因为大家其实是基于一个长久的收入与职业前景,来考虑相应的消费的。
邵宇: 如果就业只在快递、直播方面下功夫 未必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
凤凰网财经《封面直播》:那提升就业方面,您有什么政策建议吗?
邵宇:现在确实要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同时,也要动员年轻人到基层、科技等可能看起来比较辛苦的地方去锻炼。年轻人技能的提升可能是一个窄门。如果大家只在快递、外卖或者直播方面下更多的功夫,可能未必有助于人力资本的持续积累。
所以应该把就业和人力资源的积累,放在一块考虑。给予年轻人更多这方面的就业补贴或者培训。这对增加他们的就业及自身的能力,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同时我比较深刻的是,普通白领现在其实面临比较大的竞争。这不光来自同龄人,还面临像人工智能之类的竞争。那就意味着其实某种意义上说,可能年轻人也要去调整自己的能力,才能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
通胀提到6%刺激经济? 邵宇: 如果印钞能解决所有问题 其实早就成功了
凤凰网财经《封面直播》:关于刺激经济,经济学家张五常最新发文表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弗里德曼50年前提出的观点——在不约束房价之外,中国的央行要尽快把通胀的年率提到6%左右,然后调校到4%,再跟着是让这4%的通胀率持续到经济的整体有全方面的可观发展。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的可行性?
邵宇:如果印钞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话,其实早就已经成功了。而且中国经济体跟美国这种发达经济体不一样。
实际上,通胀更多的是一个结果,是政策这么多手段实现的一个结果。所以,它的潜台词如果是加大货币供应的话,可能会有其他后遗症。另外,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中国通胀的主要构成成因是猪肉价格。如果通过降低猪肉供给去把价格弄上来,好像也是南辕北辙。所以我并不太认可这样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
邵宇: 现有6亿人已经在城市有房子了
凤凰网财经《封面直播》:您认为现在政府在房地产政策上的主要目标和思路是什么?为了实现政策目标,房地产政策还有哪些底牌呢?
邵宇:它的思路可能符合叫“先立后破”。具体城市与人口的聚集肯定还是有空间的。但这个空间,要按照现有的房价,新增的人员肯定满足不了。所以用什么样的房地产供给机制,去满足未来可能还有的1.4亿人的居住环境,非常重要。这是个增量。
现在有6亿人已经在城市有房子了。当然你也能理解,房子不涨了就算了,他们不想房子跌。那房子不涨的话,可能一部分人因为房子不能增值,他投资的需求就被挤出了。
现在房子占居民财富很大的比重——70%。所以房地产泡沫需要慢慢释放。“先立后破”应当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先提供增量,做“三大工程”,然后市场再去慢慢地消化、去库存。
邵宇: 不作为投资品而作为居住来源 房地产业仍有比较大的空间
凤凰网财经《封面直播》:那您怎么看待当前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邵宇:房地产肯定非常重要,高峰的时候 一年大概卖到16亿平方,毫无疑问是经济的核心支柱。它的上下游产业链占GDP的30-40%、金融资源的40-50%,居民财富的70%,这都非常重要。即便未来如果收缩到一年8亿,它仍然是第一大产业。所以大家对良好的居住环境肯定是有需求的。
现在很多10年、20年的房子都很老化了,那它肯定需要重新装修。问题在于,它重修的价格要大家负担得起。因为按照现有价格进行销售的话,对大家来说,都有很大的压力。
所以房地产企业未来的发展在于根据不同的市场,来提供不同市场化的品质优良的产品。而不是简单把它视为一个投资品。如果把它作为更多人的良好居住环境的来源的话,这个产业仍然有比较大的空间。
邵宇: 如果中国转型成功 科创50和创业板50成分股会成为大市值股票
凤凰网财经《封面直播》:有观点认为近两年国内资管产品的业绩显著低于预期,这种业绩问题可能不再是周期性的,而是增长时代的策略、管理架构已经不再适应于转型时代的市场环境,您认为现在是增长时代还是已经处于一个转型时代?
邵宇: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要谈二级市场的这个低迷,包括未来的空间在哪里。一个思路是,提到转型就必须研究,在转型过程中,什么样的公司能持续地成为优质公司,什么样的公司会被淘汰掉。
其实每十年,整个优质的或者大市值的公司都会换一批。对能转型成功的公司,我们也做了一个分析。比如把过去40年,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罗列下来,一共只有两家公司能持续的伟大,一家是能源类公司,一家是微软。
但投资能不能带来相应的回报,就在于投资经理是不是能捕捉到转型成功的公司,并把它作为自己投资的主体。只有这些公司茁壮成长,给投资人带来比较好的投资体验,形成一个良好的正反馈的形态,才能给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带来比较稳健的回报。
如果从中美两个市场的差异来看,比如纳斯达克100,成分股是全球科技的领先公司,那它确实一直都走得很牛。对于中国,在转型过程中,也有两个科技类的指数,一个是科创50,一个是创业板50。理论上,中国如果转型成功,毫无疑问这两个50的指标的成分股会成为大市值股票。这样投资也好做了,投资人也从中获得了分享。
所以怎样实现这一点就成为了关键。制度、投资人的思想或者投资管理人的风格,如果能切换到这个方面,并且成功的话,才是真正成功的转型。
不做量化跟不上市场潮流? 邵宇: 不会一直这样
凤凰网财经《封面直播》:在今年的各种基金里,量化对冲可能业绩显著更好一点,现在不做量化是不是跟不上市场的潮流了呢?
邵宇:在转型过程中,这点时间其实是给不出一个检验的结果的。在整个纯主观多头(Long-only)的环境中,量化利用差价交易的话,它能更快、更有纪律地去捕捉市场差异所带来的收益。那相对来说,这个策略肯定更加有优势。机器跟人在沟通,那毫无疑问机器成功的概率会更高一点,更适合当下的风格。
但我认为不会一直这样。因为看发达国家的话,它也有量化的空间,也有纯主观多头(Long-only)的空间。关键在于在市场转型的过程中,能不能找到新的发展模式,而不仅仅是用量化在这个小的波动范围里,去进行相应收益的挖掘。
因为真正大的市场的机会,肯定在于这些优质公司能够持续地成长并且提供轨道。这比量化价差的发掘,更能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更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成长。
本文源自凤凰网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