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唇未启笑先闻”,2024年春节假期还未来到,已经有了很多喜庆的气息。
12月25日《关于做好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有一句话“鼓励各单位结合带薪年休假等制度落实,安排职工在除夕休息。”从2008年起,除夕是放假的;2014年修改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除夕不再是法定节假日。2024年春节仍然不是法定假日,但鼓励“安排职工在除夕休息”,这是一个新变化。
2024年放假安排出炉,其中春节(2月10日—2月17日)放假调休,共8天。2月4日(星期日)、2月18日(星期日)上班。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解读,2024年春节至少放假8天,从初一放到初八,如果配合带薪休假可以放假9天。这样算,可谓史上最长春节假期,这也是一个新变化。
还有一个变化,是春节“正式”走向世界。12月22日,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联合国也要过年了,这是一个让人感到惊喜的新变化。
三个新变化,透露出三种不同的信息。
第一,鼓励各单位“安排职工在除夕休息”,是督促带薪年休假等制度落实,但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对传统年味的重视。
有年味,春节才有滋味。这些年,不少人反映年味淡了,比如考虑到环保,很多地方禁放烟花爆竹;更多的人从乡村来到城市生活,拜年、请家堂等风俗活动减少了。过年的习俗,产生于农业社会,如今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有些变化是难免的,但千变万变,不能丢掉“内核”,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特别是重要的春节、中秋节等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乡愁记忆,是民族文化特征和符号,是国家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庆祝这些节日,人们对自己的历史和传统会有更深的了解,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展示。
具体到春节,精神内核是“团圆”,形式外现是“除夕守岁”,通过“除夕守岁”这个形式,人们获得亲情和感情的满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可以说,只要“除夕守岁”的习俗不丢,中国人的年味就永远在。鼓励各单位“安排职工在除夕休息”,就是保证人们在除夕团聚守岁,这是对年俗的最大尊重。
第二,春节假期采取“8+1”的延长方式,可以“先团聚、后旅游”,既满足职工休息权益,也是一个助推消费的举动,一举双赢。
节假期采取“8+1”的延长方式,是在照顾年俗和职工休息的同时,可以让年俗成为刺激内需的好节点。今年是三年疫情后的第一年,我国经济逐步恢复,而提高消费的工作十分重要。消费,一是可支配收入允许,二是要有时间。节假日向来消费旺盛,像春节这个最重要的节日,家庭聚餐,走亲访友,都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采取“8+1”的延长方式,除了团聚,还可以“小旅游”,自驾或乘坐高铁和飞机,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消费。
第三,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春节可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文化纽带。
12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据不完全统计,将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有1/5的人口以不同的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民俗活动已经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盛事,给各国人民带去了欢乐的体验。
(毛宁资料图图源:外交部网站)
2023年即将过去,2024年即将来临,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假期的三个变化,以人为本,照应时代特色,既有传承,又有创新,让人充满期待。
(大众新闻客户端 周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