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东莞举办大规模设备更新暨产业链对接会(电子信息专场)(简称“对接会”),会议由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分行主办,来自电子信息领域的200多家东莞企业参加会议。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必良,中国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廖永红,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庆棠等出席会议。
响应“以旧换新”号召
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期,国家、省相继出台了行动方案,正在以超常规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向中央预算内项目、再贷款项目、设备更新奖补等领域密集投放财政扶持资金。
为响应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号召,东莞举办此次供需对接会,通过搭建资源池,推出力度大、含金量高、干货多的政策举措,借力“新”举措,全方位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供需两端有效衔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本次举行的对接会上,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分别对《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省市技术改造政策宣讲》《推进工业企业设备更新融资支持政策》进行解读,为企业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供政策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对《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赋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进行解读,以低成本的资金支持调动企业更新改造的积极性;建行东莞市分行对《“智造之光 技改先行”技术改造金融服务方案》进行分享,为东莞企业精准画像,以及为企业提供集融资与融智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企业特色化智能化一站式服务。
肖必良在对接会上表示,实施技术改造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希望各位企业家能够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畅通设备更新供需双方的融资对接渠道,实现技术创新、产业结构、金融服务等多方面转型升级,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希望广大企业要在公司领导层面尽快谋划部署,借力于这一轮政策的东风,加快实施技术改造项目,以敢闯敢干敢突破的精气神,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中担当重任。
政银携手联动为供需双方搭建对接平台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
作为制造业大市、装备业大市,东莞更是优势突出,供需活跃。在需求端,近年来,东莞一直致力于支持企业扩大设备投资,全力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技改资金安排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去年在全省率先出台新一轮“大技改”政策,争取省级技改资金高达6.76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000多宗,拉动企业设备投资近50亿元,推动全市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实现平稳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技改投资179.8亿元,增长3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
在供给端,东莞装备制造业家底雄厚,是电子信息产业之外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我们也将在今天的对接活动上发布首批重点装备企业和优势产品名单,为有设备更新需求的企业提供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东莞举办此次对接会,通过市工信局和建行东莞市分行双方政银携手,搭建设备更新供需对接平台,推动装备制造企业与设备更新需求企业直接沟通,并从需求侧激发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以更新换代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南都记者在会上获悉,本次对接会聚焦电子信息领域,主要面向全市电子信息行业的重点企业,旨在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迈向更高水平。会议指出,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外对我国“卡脖子”的关键领域,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深入推动行业内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将进一步提升重点企业和全行业的技术水平,推动企业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
发布重点装备企业、优势产品名单
引导更多企业加快设备更新
会上,东莞市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装备企业和优势产品(第一批)名单发布,超过100家重点装备企业和近200个优势产品的名单(目录)“面世”。
会上南都记者获悉,该名单是市工信局经过深入调研、严格筛选,最终确定,这份名单涉及的行业细分领域既包括印刷、包装、塑料等传统行业,也包括电子信息、半导体和智能机器人等新兴发展领域;既包括工业母机等基础门类产品,也包括新能源等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产品;既涉及船舶和轨道交通等重型装备领域产品,也涉及3D打印、柔性生产等轻工类产品。可以说这份名单行业覆盖面广、产品专业性突出、技术优势明显。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份名单(目录)的发布,不仅是对这些优秀企业和产品的肯定,更是对东莞装备制造行业未来发展的期许。我们希望通过这份名单,能够引导更多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步伐,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些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采写:南都记者 曾奕静 实习生 陈梓瑶 东莞市工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