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如何过一个有意思的暑假?今年,东莞帮忙“管了一下”。
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在舞蹈室里学习舞蹈,在各种兴趣班里一边学习,一边认识新朋友……上月起,从“一老一小”特别是外来员工子女“小候鸟”群体的现实需求出发,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文广旅体局、卫健局及团市委等部门单位,在全市、重点在15个“百千万工程”省典型村陆续推出“安全健康、科创强市、兴趣爱好、老年教育、电影曲艺、亲子阅读”等六大主题公益服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丰富“一老一小”的暑期生活,东莞帮助村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管一下”子女及老人,至今共开展公益服务活动近4万场,惠及市民群众150万人次,帮助在莞青少年儿童度过一个五彩缤纷的暑假。
聚焦“一老一小”,推动活动资源下沉到村
东莞是制造大市,外来人口众多,结合东莞每年暑期有大量“小候鸟”群体来莞与父母团聚、看顾孩子的需求较为突出的实际,兼顾老人日常照料需求,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经酝酿磋商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安全健康、科创强市、兴趣爱好、老年教育、电影曲艺、亲子阅读等6大类10项具体服务,组织调动50多名科普人员、290多名医护人员、1400余名教师、40余部电影、6400多名志愿者、1.7万册图书等资源下沉到15个典型村开展义诊、知识培训、兴趣班、阅读等活动。
在南城街道石鼓社区,来自全市的医疗骨干为社区里的“一老一小”提供了全科问诊、老年人慢性病筛查、儿童青少年视力筛查等服务;在东坑镇“丁彭黄”片区,“足球少年”快乐地跟着教练踢球,学习足球知识;在茶山镇南社村,“流动少年宫”“开”到了村里,把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美育课程、科技活动等特色课程和品牌活动送到“家门口”……
“我觉得这个培训公益活动特别好,我可以在这里免费‘充电’,学习到各类艺术课程,丰富自己的暑期生活。”茶山镇南社村学生代表胡语悠说。
同时,东莞还组织团体免费参观市科技馆、市规划展览馆等,推动群众了解“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增进对东莞的认同感、归属感。
贴心做好服务,突出千万人口共生共荣
据悉,“百千万·莞一夏”各项活动向所有市民开放,尤其面向“小候鸟”群体。同时,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还起草了致企业员工及其家属的一封信的模板,制定了免费参观的工作指引,要求有关镇村、挂职干部深入典型村内规模大、用工多的企业,以及幼儿园、民办学校等青少年儿童较为集中的单位,开展宣传动员、需求摸底调查等工作,协助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报名参加相关活动,积极展现东莞“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
“我最喜欢暑假,因为可以和爸爸妈妈待在一起。”“特别开心,跟爸妈一起看电影,还拍了很多有趣的照片。”
在厚街,50组“小候鸟”亲子家庭在鑫源食品文化博物馆开启了一场非遗研学活动,在欢乐中了解和学习厚街腊肠制作技艺等非遗,感受东莞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莞城,24组“小候鸟”亲子家庭用一场艺术之旅点亮暑期生活,来莞的“小候鸟”在梵高星空艺术馆拍照打卡,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动画电影,还体验了摩天轮,和父母一起俯瞰他们工作的城市,欣赏美丽的风景。
带着儿子参加活动的杜女士笑道:“特别感谢这个活动,平时我们上班都没多少时间陪孩子,今天难得可以跟孩子玩了一整天。”
探索长效工作机制,保障公益活动长期开展
据悉,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促进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工作思路,创新实施了系列奖励、激励、督查等工作措施。
一方面,设计“莞一夏”统一标识并大力开展宣传,力求在全市打响“莞一夏”活动品牌;另一方面,明确规定参与“莞一夏”活动的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在“百千万工程”年度考核中予以加分,对表现突出的予以通报表彰;同时,明确要求各典型村形成6周活动的“课程表”上报,作为督查抽查的依据,动员全市各条线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的工作试点任务,优先放在典型村落地实施,进一步强化“百千万工程”对基层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东坑镇,聚焦“一老一小”“小候鸟”等重点人群,整合了镇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单位部门和社会组织、培训机构等多种资源,以市镇两级典型村为载体,开展超700场次活动;在道滘,组建了2024年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为“小候鸟”开设心理减压、生命全安、情绪管理、防诈骗防网瘾和科技创新课程等,同时开展“小小园艺师”美丽庭院打造等特色活动,丰富儿童的暑期生活,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父母工作的城市,也让外来务工人员安心在东莞发展。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改革办)主任、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常务副主任赖辉东表示,抓住暑假这个节点,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暑期公益服务,“正当其时、非常应景!”通过今年的探索,将进一步打造一批“莞一夏”工作亮点,打响“莞一夏”公益服务品牌,形成长效机制,争取更多资源注入基层,将为民做好事、做实事、做小事的做法长期坚持下去,增强广大市民对“百千万工程”的认知度、满意度、获得感,推动形成新的工作局面。
相关链接:百千万·莞一夏
采写:南方+记者 何绮莹 施美
受访单位供图
【作者】 何绮莹;施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