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莞时间网】
废弃矿山、杂乱荔枝林、边缘污染区……在东莞,曾有一些让人头疼的污染“ 重灾区”,如今已经大改观,变成野生动物植物栖息的乐园,成为市民群众休闲的好去处。国庆期间,许多市民朋友走进水濂山碧玉湖公园、松山湖科学公园、燕岭湿地公园……亲身体验生态修复释放的生态红利。
水濂山碧玉湖公园:
废弃采石场变身城市景区
独木桥、滑滑梯,还有荡秋千、挖沙池……国庆期间,许多市民朋友走进水濂山碧玉湖公园,亲身感受生态修复带来环境之美。
碧绿的湖水、在阳光底下波光粼粼像是一大翡翠,成群的鱼儿还在欢快地摆尾。再配上原始的石山、翠绿草坪、点缀小花,一眼望去,绿意盎然,很舒服、很惬意。
这个新晋网红景点,两年前还是一个废弃采石场。上世纪80年代,此地还是开采花岗岩的矿场,连续采伐导致山体裸露、植物稀疏、水土流失严重。2003年,东莞清理整顿采石场,开山活动停止,旧石场核心开采区一直处于封闭保育状态。
2023年,东莞将水濂山石场纳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结合“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水濂山石场生态修复项目,实施了矿山复绿、水生态修复及林相改造,还建设生态停车场、观景平台、儿童活动场地活力元素,老石场重焕生机。
如今,东莞南城水濂山碧玉湖公园全面开放。沿着公园内环湖漫步,沿途尽是花卉绿荫,特别是那些透明的玻璃观景台,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让人心旷神怡。
松山湖科学公园:
荔枝林孕育生态公园
国庆期间,不能远行的朋友,喜欢驱车前往松山湖科学公园。一路上满目的绿色,旷远宜人,仿佛气温一下降低了不少。
这是一座“自然+科学+艺术”的生态公园,也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更是东莞生态修复的样本。
这里原本是一片荔枝林,不仅有水塘、菜地,还有零星的荒地,一些散乱的垃圾。长期以来,这片区域物种多样性低、林相单一、林分较差、植被荒乱。
2022年10月,松山湖科学公园开始动工建设。结合当地实际,采用完善、修复、营造三种方式,科学设计山湖、山塘、岛链、溪涧、茶田、榕台、竹舍、花池、鸟岛等九重生境,既能提升观光体验,也能很好地保留生态本底。在公园内行走,不仅能够深切感受到生态修复带来的舒适惬意,更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走累了,在看起来科技感满满的长椅坐下,就可以插上数据线为手机充电。原来,这是智能充电座凳,通过太阳能板积蓄电量。更让人欢喜的是,公园里还有一个“小鸟天堂”,吸引了各种鸟类在此栖息。其中,暗绿绣眼鸟、白颈鸦、白鹭、白头鹎、翠鸟等100多种鸟类出没,成为东莞观鸟的好去处。
燕岭湿地公园:
见证污水净化循环再利用
清渠环绕,鱼儿畅游,绿道蜿蜒……行进于东莞生态园燕岭湿地公园,怡人的感觉不禁让人惊讶于它的巨变。18年前这里还是东莞六个镇区的边缘地带,是污水聚集区和垃圾填埋区。
水质转变的契机始自东莞生态园的建设。2006年6月,东莞决定统筹集约开发这片30多平方公里、水系纵横交错的“边角料”土地。
通过水生态修复,建设6000平方米的反硝化池,铺设8万多米的地下管道,污水通过反硝化池后,再通过这些密布的管道,输送到燕岭湿地各类植物的根部,经过净化后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再回流至中央景观水系。处理好的水流入中央岛群等水系,用以景观补水、绿地浇灌、道路冲洗和工业用水等,构建“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实现污水由“浊”变“清”、循环再生利用。
如今,沿着燕岭湿地一条长约1.6公里的景观河道,两旁种植了成片的水生美人蕉、鸢尾、风车草,一年四季鲜花不断、绿荫葱葱。现在的燕岭湿地公园有水生植物超过60种,可观测到的鸟类有100多种。借助周边的碧道网络,越来越多人感受生态治水的成果。
文字:记者 周桂清 图片:记者 陈栋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