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莞举办《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会议表示,该条例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是东莞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首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也是全省首部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规。
发布会上,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表示:“非遗保护传承,关键在人。只有用心、用情的关注、关心、关爱非遗,才能更好地守护非遗。”
非遗千角灯。
《条例》颁布的背后,同样是一批矜矜业业的非遗工作者。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入选全国非遗保护先进集体。
自2007年成立以来,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持续推进非遗保护工作体系化、整体化、规范化,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让东莞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在非遗保护、活态融合、打造品牌等方面,东莞非遗保护中心都成果显著,走出了非遗创新发展的东莞路径。
护“根”:全面建立传承保护体系
非遗凝结千年传统之韵,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之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保护好非遗就是保护城市的“根”。
细数东莞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亮点——《发现东莞非遗之美》获2019第八届DIPE国际影会“金翅鸟”最佳出版物主席联盟大奖;“广东省东莞市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入选2021年全国十大优秀案例;2022年,“东莞非遗原创服装展演”入选广东非遗服装服饰优秀案例……
非遗服饰/凤冠霞帔。
为了持续更好地保护非遗,东莞非遗保护中心建立了全面覆盖的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东莞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0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54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67项,数量居全省前列;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29人,市级117人,数量排名全省第五;镇街(园区)一级名录体系大力推进建设中。
大力保护的同时,也要规范化管理。2021年,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出台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2024年出台《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条例》,在完善非遗保护工作规范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极具示范性。
东莞还率先在广东省内开展了市级非遗评估工作,连续2年对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与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与传承评估,实现量化考核与评先评优。此外,2019年起,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健康档案与跟踪服务机制,每年免费为传承人提供专业健康服务。
歌曲《新昌鼓》在东莞发布。
此外,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积极拥抱数字化。依托东莞数字文化馆打造非遗数字化动态管理平台,实现非遗保护工作全方位可记、可见、可传、可管。还积极建设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打造城市传统文化会客厅,持续拓展非遗保护资源,建有莞香制作技艺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省级非遗工作站、非遗工坊、主题馆和市级“在校园传习基地”等阵地体系。
非遗传承与保护是长期课题,在规范化、创新性中摸索新方法、新途径、新模式,是东莞在发展过程中解锁的“方法论”。
融合:创新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随着受众群体的扩大化、年轻化,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积极让非遗与当下潮流相结合,“非遗+”活力十足。
在“非遗+文旅”方面,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在全省首创举办首届市级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典范评选活动,成功培育了一批非遗民俗村、非遗街区与非遗特色小镇,如莞香非遗小镇、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等;推出“寮步莞香文化之旅”等非遗旅游线路,入选省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发布7条非遗研学线路与6条水乡精品文旅路径,推动非遗研学。
寮步潮绣作品。
在“非遗+文创”方面,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举办了两届全市非遗创意设计大赛,推动“东莞礼物”评审,成功推出首款国家非遗项目“千角灯”金属立体拼图,并在国内外发行。莞草包、东莞龙舟制作技艺数字化展示共3款非遗文创入选广东非遗“十佳新造物”,东莞5款非遗产品入选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
在“非遗+赛事”方面,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着手推进非遗与服装的创新性融合,在广东首创非遗服装设计大赛,“广东时装周”专场、2020年中国文化馆之夜等活动展演,获得2023年非遗品牌大会广东省非遗服装优秀案例;粤港澳大湾区(东莞)龙舟邀请赛连续两年在东莞落地,东莞龙舟队国内国际获奖频频。
2024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在东莞举办。
“非遗+”是活化非遗的重要方式,也是非遗与潮流结合的新尝试。近两年,东莞正大力打造“潮流东莞”城市名片,非遗作为重要抓手,也将成为城市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新:大力打造非遗活动品牌
在品牌建设方面,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积也推陈出新,不断发力。
2016年,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策划推出了全新的东莞非遗产品展示、销售平台——东莞非遗墟市(后发展为粤港澳非遗墟市)。正式启动后,坚持每周六开市,同时开展非遗墟市进镇街、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
截至目前,粤港澳非遗墟市覆盖23个城市,共举办活动425场,推出非遗墟市小程序、抖音店、视频号店,吸引粤港澳非遗优质项目入驻,产品总量超1000种。通过打造线上线下粤港澳非遗展销平台,成功助力人文湾区共建。
2024东莞腊味节。
“江湖山海”系列活动更是全市联动,龙舟月、采香节、腊味节等非遗品牌强势出圈;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推出“时令东莞”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非遗过大年”“东莞非遗季”等专题活动,助力非遗创新性发展。
“非遗进校园”活动历经10年发展成果显著。自2014年起,“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累计开展500多场,受惠学生达100万人次,编撰非遗课程读本、培训非遗师资,推动“非遗在校园”基地建设,先后有8个案例入选国家、省级优秀案例。
2020年,非遗保护中心还打造了东莞非遗形象IP“非遗小姐姐”,持续在抖音等平台推出系列短视频、直播活动,年均点击量超千万。
非遗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非遗走进日常生活的重要举措。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非遗传承中打造品牌,在品牌建设中发展非遗,成为助力东莞非遗向好、向前发展的人才支撑。
采写:南方+记者 章倩倩
策划:靳延明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 章倩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